【文字解读】《淮北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文件解读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2-01-07 16:05 字号:

《淮北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1年12月29日正式印发。《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擘画了“十四五”工业强市新蓝图,是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淮北加速高质量转型崛起的重要时期,推动工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适逢国家出台促进皖北振兴的皖北“24条”和省皖北新“10条”等政策,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四化同步”、振兴皖北经济的战略部署,按照《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统一规划体系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着手《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编制和实施《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更好地把握中央和省委支持淮北加快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乘势而上实现工业强市、制造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淮北市仍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产业结构的固有矛盾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压力日渐趋紧的“双重压力”,淮北市长期依煤为重的产业结构亟需加速转型。市委、市政府找准产业定位,前瞻谋划“五群十链”产业作为振兴淮北工业的“四梁八柱”。《规划》修改过程中,主动对接《淮北市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实施方案》,重点阐述规划期内淮北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发展路径、重点举措等,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三、研判和起草情况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全面评估分析淮北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先后开展淮北市“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提升、工业强基目录编制等重点课题研究,明确了“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发展路径等,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期间,严格履行征求意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核、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程序,反复修改完善,报请市政府领导审阅并修改,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于2021年12月2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

四、工作目标

《规划》聚焦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五群十链”)水平,坚持创新引领、链式发展、品牌提升、服务增值、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原则,力争到2025年,工业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提升到25%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一批绿色园区、工厂、产品、供应链,若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引领性发展,工业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主要内容

《规划》系统阐述了规划期内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重点领域、发展路径、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与保障等,主要内容有:

(一)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壮大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5个产业集群,聚焦提升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10条产业链,巩固提升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前瞻布局5G、智能服务机器人、VR/AR等未来产业,力争“十四五”期间实施重点产业集群(链)项目245个,总投资达1995.6亿元,到2025年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60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和200亿元,“五群十链”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的主要路径。组织实施产业开放合作、产业升级“个十百千”、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六大工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开放合作上,聚焦“双招双引”,坚持招大引强,推动园区共建,力争每年引进实际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类项目不少于5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上,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培育、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字化转型等七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企业达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家。“十四五”期间,实施工业转型和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2%。

(三)发展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双基带动、四区支撑、N+跟进”的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引领”即以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发展核心,重点发展陶铝新材料、医药健康、锂电池等产业;“双基带动”即以淮北市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基地、淮北市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两个基地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引擎;“四区支撑”即以濉溪、杜集、烈山、相山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动力,大力发展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产业;“N+跟进”即加快推进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规划建设,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

六、主要特点(创新举措)

一是注重目标引领。《规划》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目标设置上全面对标国家和省,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确定,确保定量与定性目标立足长远、符合实际,更好地以目标引领先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项目支撑。《规划》设置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项目专栏8个,梳理遴选谋划布局产业关联项目245个,总投资达1995亿元。三是聚焦产业升级。《规划》把“五群十链”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绘制了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明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充分发挥群长、链长作用,实施产业链“四图”作业。四是措施切实可行。《规划》坚持工作项目化、推进工程化,提出了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六大重点工程,并细化了20余条举措,进一步明晰了工业发展路径,确保工作可推动、举措可落地,各项任务能够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推进举措,统筹协调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分解“十四五”期间工业发展任务,制定具体方案,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强化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做好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构建路网、水网、电网、信息通讯、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抓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加强产业发展用地、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储备和供应工作。

(三)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重点项目布局与资金支持,尤其是促进皖北振兴的皖北“24条”和省皖北新“10条”等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市级工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自主创新鼓励和优惠政策。

(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重点领域行政职权和商事制度改革后置审批事项,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清理制度规范和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涉企审批项目,明确“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规范涉企收费,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郑栅洁书记在淮调研讲话: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化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格局,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为建设“五个淮北”作出工业贡献。

解读科室:市经信局规划发展科  联系电话:0561-3198206